油車口青山王

(2013 年蘇府王爺來台318年入火安座 攝)

青山靈安尊王,簡稱青山王、靈安尊王,是福建泉州三邑惠安縣青山的守護神,不僅有山神、行政神的神格,也頗具司法神的職能,相當於三邑的城隍爺,故青山王配祀有判官、陰陽司等諸司幕僚、范謝將軍等神,也常常有出巡、暗訪等活動,主要目的就是明察轄區善惡,緝捕惡鬼凶神,日本學者鈴木清一郎在《臺灣舊慣冠婚葬祭與年中行事》,指出青山王有代天巡狩的職能,亦與王爺信仰有關,隨著泉州三邑移民在臺灣的開墾,臺灣的青山王信仰也日益擴大。

 

青山王原名張滾,是東漢、三國時代東吳將領,人稱張將軍。212年,張滾奉派駐守泉州惠安地區,頗有治績,因受人民懷念,奉之為神明,稱「青山王」。明代何喬遠的《閩書》惠安縣觀應篇,主此說,認為「青山王」是孫吳的將軍「張悃」。

 

三國時代(公元二二0年~二六五年) 東吳孫權的副將,孫權派駐守福建的泉州惠安地方,為人正直廉潔,忠勇有智謀 ,任內施仁政功績卓著,深德軍民愛載,亡後安葬在惠安縣衙東室內 ,後來,每有縣官更迭,到任縣官必詣壇致祭,祈求''民安物阜'' 。驅疫之神一說,青山王為泉州府惠安縣之城隍爺,或說其神格類似城隍爺,管轄無區域的限制,隨時巡狩各地,監察民生,又說祂生前施行仁政,歿後稱武德帝 , 民間祀為驅疫之神 。明 . 隆慶 . 萬曆間 惠安知縣 葉春及 (廣東歸善人)欲前來青山毀廟 , 青山王曾託 夢告曰 :未有惠安,先有青山”。 “青山”當指青山王,這名話可理解為惠安未置縣前,民間已存在青山王信仰。

DSC00076  

(蘇府王爺廟~青山王)

 

改葬於青山立廟”,所立為今青山宮無疑,因此說青山宮始建北宋·太平興國六年(981年)是對的。

但是,當時是於青山南麓卜地新建,或是把民間於五代時在青山南麓建立的小廟加以擴建而成,並不確定。當地世代相傳一個說法:“在青山宮的右前方有一小廟,據傳是在青山宮未興建以前,鄉民已建小廟,作為燒香膜拜青山公之所”。

 

南宋初年,青山王信仰得到官方承認。惠安群眾尊張悃為“惠安境主”。明·嘉靖《惠安縣志·卷1》引《宋會要輯稿》雲:“青山王祠,在泉州府惠安縣守節裡。紹興五年(1135年)十二月賜廟額誠應,紹興十九年1149年)八月封靈惠侯。 ”

DSC00270  

(2013年 蘇府王爺聖誕祈安繞境 攝)

 

《宋會要輯稿》是宋代官修政書,是政府檔案的分類彙編,說明青山王信仰在南宋初年即得到官方承認。後來,南宋·景炎元年(1276年),晉封張悃“靈安王”,賜額“敕封青山靈安王廟”。

青山王是產生於惠安地方特有的歷史人物神。至今,青山王信仰已逾千年,其地域分佈相當廣泛。

 

歷代帝王對於青山靈安尊王之 封贈,宋高宗建炎年間,金朝海陵王軍隊入侵,是為釆石磯之役。張將軍顯靈助戰,江淮都督虞允文奏稟朝廷,因此被加封為「靈惠侯」,張將軍夫人也被封為「昌順夫人」。

宋端宗南渡經閩都到達溫陵時,遭遇風浪,張將軍顯靈救難,端宗於是加封張將軍為「靈安王」,夫人封為「顯妃」。

明太祖征元朝,張將軍又顯靈助戰,於是明太祖加封張將軍為「青山靈安尊王」,夫人為「昭安妃」。

IMAG2523  

(2013年 油車口土地公聖誕千秋 攝)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淡水忠義宮蘇王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